新闻动态/news

观点 | 繁荣科幻,以“未来想象”引领世界潮流!
日期:2023-03-29 17:36来源: 作者:唐杰

话语体系建设 | 以“未来想象”引领世界潮流





话语体系建设


科幻是最贴近大众的具备人民性和人文关怀的一种思想方式,也理应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之外涌现出一种“中国想象”。


原文:《以“未来想象”引领世界潮流》

原载:《社会科学报》

作者 | best365官网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唐杰

图片 | 网络


《三体》电视剧开播、《流浪地球2》热映,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也即将在成都举行。围绕科学普及与科学精神、创作环境与文化市场、影视工业布局与制作水平、价值观重塑与中国叙事等等议题的讨论热闹正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鼓励和推进科幻文艺,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路径。



体现着文明主体性

  

  关于未来的广泛想象历史上经常出现于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繁荣兴盛的国家和地区。谁主导了关于未来的想象,谁就可能引领全球生活方式。没有自己独立的未来想象,甚至在未来想象方面畏葸不前的文化,往往是依附型的、殖民地式文化的特征。


  敢于想象未来,是雄心勃勃的某种文明主体意识的体现,它意味着某种塑造力、引领力甚至统治力。敢于想象未来的文明,才是一个自信自立、前途远大的文明。今天中国科幻欣欣向荣,且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了基于中国文化、依托中国大地和反映中国现代生活视角的优秀作品,它们“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诉诸于科幻文艺表达,向世界呈现了不一样的想象可能性,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为全球的未来想象提供更多可供借鉴和交流的意义维度,也才最终具有普遍意义。


是一种思想实验

 

  就未来想象而言,作为类型文学的科幻,并非只是一种乐观主义的产物,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科幻作品更多地表现为某种悲观主义的基调,充斥着对人类生存状态和前途的忧虑。


  在现代性及其所代表的工业化、城市化、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及高度组织化的官僚机构等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建制和生活方式的时候,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性危机,对于茕茕孑立的原子式个人来说,就容易表征为汹涌的焦虑感、无力感乃至虚无感。科技发展在社会生活、伦理、思想等一切方面的变革,似乎越来越将人本身“耗材化”,因此在“个人本位”视角的思想表达里面,在超大型城市进行个体化创作的作者的表达空间中,忧虑、荒谬和悲观的基调如影随形,这不仅是科幻文学的特征,也是现代文学挥之不去的影子,在此,文学是反抗现代性的“诗意的”吟唱。


  尽管如此,无论是进步主义时代的科幻想象,还是现代性危机或者后现代条件下的科幻想象,科幻创作都是一种思想实验,它奠基于时代的生存结构,是时代意识借助于未来图景而做的思想投射。我们时代面临的能源危机、地缘政治、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基因科技……这些我们日益关切的议题都会以思想实验的方式,扭曲地展现为某种科幻场景里面的“世界观”,并由此在精心构思的具体故事中,让科幻作品本身成为探讨这些议题之多重意义可能性的方式。科学和技术已经并还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时代呼唤着对这些现实结构及其可能意义进行新的世界观阐释,科幻成了时代的一种迫切思想需求。现实是怎么回事,未来将通向何处,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和探索,科幻是最贴近大众的具备人民性和人文关怀的一种思想方式,也理应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之外涌现出一种“中国想象”。


创造着精神的“平行世界”

 

  科技始终是人类创造和发现的改造世界的力量,从其诞生开始,就已纳入人类价值的坐标系,无论是对科技的反思、展望,还是借助科技的可能性而打开的所有想象,本身即是人类理解自身、理解人在宇宙中位置的一种独特方式。在上述主体意识和时代意识支撑下的科幻,作为思想实验,其核心仍然是关于“人”的故事,无论其所涉及的是碳基、硅基的生命,还是其他形态的生命,故事的本质仍然是在构拟着未来生活的场景、社会交往的关系,承载着我们的正义观念、爱和恨,表达着我们的困惑、惊奇、推理、希望等。


  《星球大战》《星际迷航》《星际之门》《黑客帝国》《基地》等系列,都曾经和正在创造着一个新的人文世界,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部分,以至于《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Sheldon)可以对其中虚构的编年历史、很多人物细节和“是非”典故侃侃道来、如数家珍。而当我们审视美国以至西方时,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现实的物质技术和政治的西方,还是一个基于其物质技术与政治而构造出的多重想象与未来叙事的西方。正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仍然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平行世界”一样,科幻作品本身也将构成现代人的精神平行世界,进而构成着我们日常话语和观念的基本要素。今天的中国,随着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至引领世界潮流,繁荣科幻文艺、构筑现代中国自己的精神平行世界,整体性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位置,承载我们的是非观念与伦理价值,已成为一种内在精神需求和必然趋势。


  在此,创作的主体性和时代性还有着不同层次的交织。如前所述,超大型现代城市中的个体化创作,容易呈现某种悲观、忧伤和晦暗的吟唱基调,但正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行业主体、国家主体显然会更容易叙述其改造世界、征服星辰大海的宏大梦想,从“探月”“探火”工程的下一步宏大规划,到“小行星防御系统”办公室宣告成立,都支撑和显示着这种想象的力量。而在现代性条件下,同样是个体创作,对于正在城镇化中的偏远地区群众,例如围绕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和若铁路”近期通车,对于享受到前沿科技便捷性的城市居民,例如不少地方已实现的“核能供暖”,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会引起进步主义的未来想象。新中国、新时代正在这样一种不同层次、不同观感的现代化画卷中展开,生长着与之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科幻是科技和人文的融合,必须要牢牢把握科幻领域的主动权,繁荣科幻文艺,促进单纯的工具性、物质性科技力量,生长和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其人文的、精神的多重维度,并从中引导培育出积极健康的思想力量。鼓励和推进科幻文艺创作与研究,既是提倡以文艺的强大力量进行全民的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技创新环境,更是提倡要将一种已经喷勃欲出的自发生长的文化现象,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推动,积极地以文明主体意识、时代意识的创作与研究的自觉,来担当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使命。


    编辑:张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