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出版/Publishing works

《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日期:2023-02-18 13:50来源: 作者:



       

推送语

近日,best365官网哲学系黄铭副教授的专著《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由三联书店出版。以下为来自“三联学术通讯”的推文。




推何演董

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黄 铭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精装,360页,定价:68元

ISBN:978-7-108-07465-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1月



内容简介

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作为西汉大儒、《春秋》公羊学的代表人物,他开创的以天人之道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为“大一统”秩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书围绕董仲舒的《春秋》学展开,作者基于《公羊传》及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内在理路,推演展示董仲舒《春秋》学的诸多面向,包括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天”哲学,他对《春秋》之“辞”的“方法论”式论述、对“大一统”与天人灾异的思考等;进而分析董仲舒如何以《春秋》“微言大义”,发明君臣伦常、推行改制思想,以达至“复古更化”的终极关切。在阐明董仲舒《春秋》学的宏观意识形态建构外,也关注其“《春秋》决狱”对中国法律“儒家化”进程的开启。



作者简介

17749


黄铭,1985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博士。现为best365官网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学研究,侧重《春秋》学与《礼》学。



目 录

序一  徐洪兴

序二  曾亦


引言

一 董仲舒的生平及其时代

二 董仲舒的著作及其分类

三 董仲舒《春秋》学研究综述

四 本书的研究方式与框架


第一章 董仲舒《春秋》学的方法论:辞

一 辞的重要性:因辞见义

二 辞的重要性:因辞起事

三 董仲舒论辞

四 小结


第二章 董仲舒《春秋》学的基础:天

一 天的不同意涵

二 大一统

三 灾异

四 小结


第三章 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大义

一 居正与让国

二 经权之义


第四章  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微言:改制

一 董仲舒改制思想来自《春秋》

二 改制的层次

三 改制应天中的三正、三统

四 改制中的“再而复”“三而复”“四而复”

五 “《春秋》当新王”与“王鲁”

六 董仲舒的改制理论与“辟秦”


第五章 董仲舒的“《春秋》决狱”

一 拾道旁弃儿养以为子

二 乞养子杖生父

三 殴父

四 私为人妻

五 小结


第六章 《春秋》学中的董何之异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董、何不同的学术谱系

三 董、何义理之异

四 董、何纯粹师法之异

五 小结


参考书目

后记

《推何演董》序一

丨徐洪兴


黄铭的博士论文《董仲舒〈春秋〉学研究》,在经历了这些年来的沉浸打磨后,终于要以《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为题由三联书店正式出版了,真为他高兴,也顺致祝贺!


黄铭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就读的,而硕、博又是在我名下的员工,现在其就读时的研究成果出版在即,他让我写个序,于理于情我都是无法推脱的,但我还是觉得略有为难。之所以会为难,主要是因为就“《春秋》学”而言,我并没有做过系统深入的专门研究,对之充其量只能说仅识门径之大概,离登堂入室尚远,更遑论窥其堂奥了,故而觉得很难做出有真正学术价值的点评。这当然是与我们这代学人在学术上的先天不足相关联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作为中国传统学问正宗的儒家经学早已失去了以往的“光环”,以后更是每况愈下,近乎凋零,唯剩下少之又少的几位学者还在艰难地做一些经学史研究的坚持,如我的师祖周予同先生那样。上世纪50年代,周予同先生还坚持在复旦开设经学史课程,这在当时的高校中绝对属于凤毛麟角了,我的老师朱维铮先生、许道勋先生就是随周先生治经学史的。但好景不长,到60年代初,复旦“中国经学史”课程就被取消了。至十年浩劫之时,不仅传统经学被视如“洪水猛兽”,连经学史研究居然也成了不能触碰的“雷区”。当年,作为周予同先生首届研究生的许道勋先生,只能私下里偷偷整理自己所记的周先生“中国经学史”的讲课笔记,并做了些注释,这竟成为了周先生后来仅存的“中国经学史讲义”。


我们这代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的人还算幸运,终于又能上经学史课了。但严格说来,经学史还只是学术史范畴的,与真正的经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纯经学的训练,对我们这代学人说来是缺失的。当然,同辈中人也有靠自己硬啃而进入纯经学研究领域的,但人数绝对少之又少。


我们下一代的学人比我们幸运了许多,学术研究的禁区更少,尤其是那些属于古代中世纪领域的学问。他们比我们这代人的优势,在于最基本的中学训练完整,进大学的时间没被耽误,思想开放的氛围更浓。于是在不少高校中涌现一批相当优秀的青年学人,他们已不满足于原有课程体系的畛域,自己组织起一些小型的读书会,找一些课程中没有、过去不敢碰的中外经典原著进行研读,通过讨论争辩,集众人的智慧增进学问,比如说我们复旦哲学系的孙向晨、丁耘、曾亦、郭晓东等的读书会就是一例。所以,在我看来,他们这代人在学术的专精度上胜过了我们这一代,当然这也是应该的。


黄铭是又下一代学人了。他跟我读研,我私心是希望 他能做哲学史或思想史方面研究的,但没有规定方向。这也 是我一贯的风格,不想让员工限在老师的思考范围内,而是 应该找自己真正有兴趣的题目去研究。他参加了曾亦他们的 读书会,很快就被经学牢牢地吸引住了,决定以后的研究方向就是经学,具体落实下去就是“《春秋》学”和“《礼》学”。当他向我汇报时,我没有反对,只是提醒他这一课题对他这个年龄的人可能会遇到的研究上的难度,希望他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想到的是,他还真有点“扎硬寨,打呆仗”的精神,一点点地去啃这块“骨头”,硬是把它啃下来了。他最终确定博士论文做董仲舒的“公羊学”,我也只是在论文的框架、章节的编排、文字的表达方面做了点工作,具体内容都是他自己研究的结果。如真要说具体的指点方面,曾亦和郭晓东倒是给了黄铭不少帮助,那是不能不提的,否则就掠人之美了。


博士毕业后,黄铭到同济大学跟曾亦做博士后,继续做他的经学研究。这以后他就到best365官网去任教了。工作这些年来,黄铭除讲授经学课程外,继续着他的研究,学问又有了精进,在《复旦学报》《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其博士论文也得到了进一步润色,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添加了本书的第五章“《春秋》决狱”、新引用了一些出土简牍材料等。


899C6


不好意思,上面拉拉杂杂地讲了些本书以外但又与本书相关的内容,或有点“跑题”了。最后总得对此书的内容讲点什么吧?那我只能勉为其难,姑妄讲几句我读后的感觉。在我看来,黄铭此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这是一部从纯经学角度审视董仲舒《春秋》学的专著,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从经学史、思想史或哲学史角度入手的研究作品有很大不同,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拓展对董氏学的认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见,而此书恰恰又是最原汁原味的董氏学。


其二,《礼记·经解》有“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之说,本书对于《春秋》“属辞比事”的方法论有详尽论述。书中将文辞的“常”“变”做了细致分疏,特别是在“变辞”中又细分出“辞随事变”“辞以决嫌疑”“辞与情俱”,可圈可点,读后能长学问。而本书对于董仲舒的各种“辞论”,也进行了分类阐述,体系清晰明了。


其三,本书确认了从何休的角度推演董仲舒思想的路径,对于董、何二人的“大同小异”做了详细论述,认为两者在公羊学的核心观点上一致,仅在解经方式上有区别。同时又能够通过大量例证,揭示由“以例解经”和“以义说经”带来的巨大的义理差异。许多分析堪称细腻精到,如关于赵盾、逢丑父的论述。同时,本书对何休的功过也有自己的评判,见解公允合理。


最后,本书值得称道的还有将《春秋》学与礼法之学的结合,第五章论述《春秋》决狱便是典型。《春秋》是礼义之大宗,既是礼书,也是刑书。《春秋》与礼法的结合, 不仅对经学研究有益,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也不无禆益,如中 国法制史的研究。


我真心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感到高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工作,儒家经学近百年来命途多舛,几成“绝学”,然而到黄铭这代学者手里又开始露出勃勃生机,这正是“重整河山待后生”!


是为序。




《推何演董》序二

丨曾亦


汉人治经,首辨家法,洎乎永嘉南渡,师说泰半散佚。浸演至于近世,唯《礼·丧服》与《公羊》尚得以条例求之。昔孔子既不得行道于当世,乃颇事剟述古书,唯于《春秋》,则有制作焉,盖以存素王之志耳。汉人称《春秋》为“五经之管钥”,欲以网罗众经,以为非此不得其门而入也。近十数年,经学日显,不独吾国数千年学统赖以接续,且以经义能济世,非若哲学向壁虚造、不切实用之比也。


余尝读《魏书·张吾贵传》,颇叹其强勉好学。吾贵少聪惠,其后治诸经,读书一遍,即能“别构户牖”,并多出新异之说,遂致世人竞归之。尝闻人为其说《左氏》,乃能开讲授徒,不出三旬,便得隐括服、杜两家之说矣。吾贵素又口辩,及其为学,常强辩以饰其非,且好为诡说,不本先儒之旨,其学遂不得久传矣。今亦有一等人,常效吾贵为学,博而寡要,又能倚马而成书,然性好毁人自夸,谰言欺世,则又斯其下矣。《汉志》称俗儒“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正谓此辈也。


黄君则不然。昔者黄君从余读《公羊》与《丧服传》, 积日累年,乃有所成,可谓好学笃志,乐以忘忧者也。日下治经学者愈众,其中固有影附而从者,然能为时辈所畏者, 则黄君殆其人耶?黄君所撰博士论文,即以董仲舒为题。近 百年来,传统经学日渐凋落,吾国之学术范式莫不为西学所 主导,而治中学者亦多蚁聚其间,可谓异尚而同归也。董子 殆为汉儒所宗,其书又颇涉天人、阴阳及人性之说,极富思 想,故中学之徒亦多善其学。余观近人研究董子之书论固夥,然少有由经学门径而入者,至其善者亦不过捃摭綦详,而发明则殊鲜。今既入不由户,又焉能观董书中宫室之美哉!盖董子本《公羊》冢嗣,其学俱传在学官,虽未尝若汉末何邵公为章句条例之学,然观其所论,犹同道相继,常有若合符节者。今黄君治董子学,乃直探其说之本源,即立足于《公羊》传注,寻根而溯源,推何而演董,迥不同于通常治董子学者。


111C7


黄君此书,余尝颇读之,以为其所优长者,殆有二事:其一,对《春秋繁露》所赅书法之推究。《礼记·经解》云:“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历代学者莫不重视《春秋》之辞,而元赵汸《春秋属辞》、清庄存与《春秋正辞》,殆其著者也。今人治董子书,几无有系统寻绎其辞者,而黄君之书,余以为开先河者,洵不虚焉。该书总结《春秋》之辞约二十余种,而其所论温辞、婉辞、诡辞、微辞等,尤细腻透辟,足见黄君沉潜日久之功也。


其二,黄君又素擅丧服之学,近年尤颇用功于此。是书盖本其博士论文而成,其后数经修订,颇见其近年学术之思考,令人常有瞻望弗及之感焉。黄君近又涉足唐律研究,种种心得于是书中时有呈现。案,《论语》中有“父子相隐”一条,素为今日学者所重视。然《公羊》之旨正在“亲亲”,则“父子相隐”实属其应有之义也。尝考《公羊》一书,所论“亲亲相隐”者有数事,如季友治其兄狱、季札避居延陵、子叔姬讳淫等,黄君皆一一剖析其义。然历来研究者囿于所学之偏狭,多徒事于伦理层面之往复辩诘,其论难免浮泛彷徨之失。黄君又立足于汉晋以降中国法律之儒家化,尤其结合唐律及今人相关法律学成果,左右采获,于是其议论之精博,迥非一般纯哲学研究之闻肤见可比。凡此,足见黄君所论诚踊绝于同侪也。


是书之撰,颇已有年矣。今值此锓板之际,黄君嘱余作序,乃欣然相从,以尽余所期盼之殷焉。


是为序。


辛丑岁末序于沪上四漏斋



编辑:杨韵荷